English

更多地关怀儿童精神的幸福

1998-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杨莉娟 我有话说

长期以来,学校充斥的是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训练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唯独缺乏的是真正的生活着的儿童的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压力,缺乏自主性和自由支配时间,使儿童成为社会中最劳累的人。而通常,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一切,少有人去过问儿童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少有人把他们当作儿童看待,父母唯一感兴趣的是,看到儿童通过考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一张社会通行证;学校和教师也只关心学习或文化的获得,不惜以责备和惩罚等方式强制儿童学习来达到目的。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理解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的那种无力抗争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无奈处境,明了现在的学校教育依然还在天天伤害着他们,那我们就会更多地关注儿童现时的命运和生活的苦乐。儿童处境的改变,精神生活的幸福,不是单靠减轻学习负担,取消一些考试,开设几堂心理健康课等显性行为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应重视造成儿童精神压力的一些隐性因素,诸如教育教学观念、家庭教育观、教师观、管理观的全方位变革,它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为儿童营造出一种民主和爱的教育环境,一种充满生气、欢乐、真诚和可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能精神饱满的从事活动和学习,精神生命能自然地得到发展;它要求学校和家庭给予儿童以更多的爱和温暖,理解和信任,更加关注儿童内在的精神生活,以爱的教育方式达到目的。这种环境的创设要求我们认真去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真正把儿童当儿童看,富于爱心和教育的民主精神。

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和陈旧的、机械的管理方式总在有意无意地剥夺孩子的欢乐,玷污他们幼小的心灵,伤害着他们的情感,这种环境和教育是缺乏爱的,是缺乏民主的氛围的。它要求我们营造出学业上少有过重负担,思想和人格上更加得到理解和尊重,生活上充满朝气的更加宽松、自在、自然、民主的管理氛围,使我们的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努力求取知识和钻研科学的园地,更成为他们个人精神生活幸福的乐园。

教师要心中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的力量才能使成人接近和理解儿童。在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中,太需要这种爱了,也太缺乏这种爱了,事实无数次证明,学生们尤其是小学学生更喜欢具有爱心的老师。他们需要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在爱的沐浴中成长自己。时刻沐浴在爱的甘露里,会使学生富于自信,勇于进步,也把爱心献给别人,容易形成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完美的人格;反之,假如一个教师讨厌学生,对学生讽刺,挖苦,训斥,甚至谩骂,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剥夺爱的境地,就会使他们情感冷漠,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在学校易产生问题行为,在社会会遭到社会排斥,从而会累及个性,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尽力杜绝种种伤害学生自尊和情感的行为,少用“你真笨”,“你是没有希望的”,“你不行”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多用,“你真行”,“你能行”,“我相信你”等激励性语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有落后的权利,不轻易以简单划一的标准、横向的比较去区分优劣,应以儿童自身的发展水平,进步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对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也应多加赞赏,鼓励,表扬,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多一份宽容,体贴,关怀……只有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出活泼、生动、和谐,其乐融融的教育氛围。

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学校管理者应打破一些陈式的、机械的教学管理常规,给教师松松绑,少点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减少不必要的负性压力,更多激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学校和教师也要给学生松松绑,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少布置点作业,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学校不要以分数,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差一两分就分入不同的学校和班级,被打入另册;学校应少一点攀比的竞争,多一点自由和愉悦。

创设温馨而可爱的校园环境。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使得我们的学校环境布置显得教育性、学习气氛太浓,而童趣、个性不足;严肃、规范有余,而生气、风格不够。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体现了一种物化了的教育价值观,也体现着一所学校特定的教育和文化视野,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感受。我们不要习惯于用传统的观念,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和主宰一切,为什么不把这片天地留给孩子们?他们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他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好恶来装扮校园和教室,他们也有能力和智慧来美化这个世界。只有让他们生活在自己认可的世界里,才会使他们产生对学校的亲和力。

(作者单位:中央教科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